我把AI捏成男友,然後它開始說肉麻話...|24小時的情緒垃圾桶,為什麼我們寧願跟AI訴苦?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3 апр 2025
- 【你想和 AI 當朋友嗎?】 企劃幕後
相信不少同學都知道Character.ai和卿卿我我,或至少有和Chat GPT「聊天」的經驗。有的甚至會用指令,讓AI回答的內容,更像真人或同齡朋友。
我想提問的是,你們希望AI互動起來更像真人的原因是什麼?這個期望跟你們現實遇到人際困境有關嗎?
不管是在Character.ai跟自己喜歡的偶像、虛擬動漫人物的互動;亦或是自己嘗試著下指令,讓AI給予你們更多情緒價值,種種狀態都表示,在現實中,同學可能都還是希望有一個24小時情緒回收桶。不論是給予情緒價值,或是能提供教戰守則讓同學可以嘗試解決眼下的困擾。這些如果能勞煩AI,我就可以不用去擔心大人們知道後窮擔心或是一直給予自己的朋友負能量。
於是本次青春發言人打造這場實驗,並讓台大資工系的陳蘊儂教授和王三瑜心理師,就他們的專業來做分析和解答,讓人知道這些AI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我們要找這些AI聊聊,有哪些先備概念,才能有所拿捏。
這集的製作過程除了要大量了解當前青少年的喜好和煩惱,才能捏出影片中兩位AI同學。還需要跟各位同學們聊很多心事,我相信這真的有點不自在;畢竟我讀高中時,也沒對大人們分享什麼心事,覺得這挺彆扭的。
但同時,我也對同學不吝分享他們跟AI聊什麼和如何讓AI互動起來更像真人感到感謝,即便再深入追問為什麼時,常常先換來的都是尷尬和難為情的笑聲,但分享的內容都挺讓人會心一笑的。
看到成片的那刻,自己是相當理解那些內心小劇場的,至於兩位實驗者同學到底選了誰見面?AI同學究竟有沒有漏餡,和到底具備了哪些指令?就請各位記得看到最後,並在留言分享一下自己跟AI聊天的指令或情境吧(如果你們願意的話)
(企劃撰文/孫逸鴻、編導/李家欣、社群美編/貝貝 )
-
【青春發言人】
台灣坊間吵雜加口水戰的新聞,模糊真相,也無助於公眾理性思辨。台灣公共電視首創兒少新聞雜誌型節目「青春發言人」,矢志和青少年一同培養思辨能力。節目內容涵蓋兩性平權、生命教育、轉型正義、情感教育及性教育等等,不廻避重大及困難議題的探討,是一個以兒少為主體的節目。
﹏﹏﹏﹏﹏﹏﹏﹏﹏﹏﹏
最新消息不漏接
快來追蹤&訂閱我們吧!
﹋﹋﹋﹋﹋﹋﹋﹋﹋﹋﹋
Facebook ► goo.gl/2EZpLN
Instagram ► goo.gl/PRk2sN
RUclips ► goo.gl/PHknMJ
少恩好帥!!!!!!
又有點糖!!!!!
這是圖靈測試嗎
那位n是真的帥 想認識